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12-17 14:35:03 点击:

摘要:本文围绕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入探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关键词: 新课程;地理教学;可持续发展教育

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取得辉煌文明的同时,也体验到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所带来的巨大创伤。从这个意义上讲,20世纪可以称得上是全球环境破坏的世纪,也是环境觉醒的世纪。面对地球生态环境危机,人类已经开始进行生存策略的调整和改变。这是一场席卷全球的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层次的根本改变。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从单纯注重经济增长到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再到后来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目前,可持续发展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21世纪议程》的制定标志着人类社会对发展的认识和实践产生了质的飞跃。怎样处理好人地关系,使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历史赋予地理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重任。因此,在现代地理教学中,对青年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空前的严重危机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在享受产业和科技革命带来辉煌的同时,也面临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等全球性危机。

(1)人口危机。纵观全球,人口数量呈几何级数量增长势头不减,从1987年7月11日的“50亿”人口到人口超过60亿,每10亿人口净增的时段在不断缩小,已成不争的事实,按现在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出半个世纪,将超过目前地球环境人口容量。人口过快的增长,只能给地球带来沉重的负担——资源短缺,失业人口激增,住房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生态破坏等问题的出现也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2)资源危机。地球为人类的社会发展提供了资源、能源等物质基础,然而资源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对资源的要求总量和种类也不断的增多,如果人类无节制和盲目开发和利用资源,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与破坏,从而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如森林面积锐减,淡水危机、气候恶化、土地沙化面积扩大、水土流失加剧、环境污染等等。随着人口继续增加,人类对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合理利用与开发和保护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人们面临的重大问题。

(3)环境污染危机。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产业革命以来,地球表层环境负荷不断加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球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污染物弥漫天空,酸雨危害、光化学污染、石油污染、核辐射污染、臭氧层破坏等环境破坏日趋严重。可以说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危机是生态环境的恶化,开展一场环境革命迫在眉睫。

(4)生存与发展的危机。人口的激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生态灾难以及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战争、灾荒等交织在一起,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陷于空前的困境。目前世界还有数以万计的人常年处于饥饿状态,许多人无法摆脱贫困,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旧的世界经济秩序没有改变而贫困落后,不少西方发达国家为“失业”“贫富悬殊”“资源匮乏”而陷入困惑。

上述危机的产生,追根溯源,正是地球人自身的短视而无知。在长期“人类中心论”思想的影响下,割裂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生命联系,把人类和自然对立起来,片面强调人是自然的统治者,使人口爆炸性膨胀,人类盲目向自然界索取,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已敲响警钟,地球只有一个,人类将如何保护自己的家园,已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

2.可持续发展——全人类进步的必然选择

可持续发展思想自20世纪60年代出现森林锐减、土地退化、人口增长、全球温室效应、经济无限制增长带来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后开始形成的,人类在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后,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继续坚持传统的发展观念,还是谋求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新模式。从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到斯德哥尔摩“人类的环境宣言”再到《21世纪议程》,世界2/3以上的国家和地区一致承诺把走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未来长期发展思想,使可持续发展战略从理论向实践,拉开了人们新发展观时代的序幕,人类终于找到面向未来的制胜思想武器——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如何在新课程地理教学中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迫切需求决策者要通过宣传、教育、培养全人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观念,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正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向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地理教育的价值还在于对人的素质提高,既在完成人们必备的基础地理知识教育同时,还对学生进行地理品德素质、爱国主义、国情国策、人地思想、全球意识等教育。它对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改善日益恶化的环境等方面都显示出了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结合地理学科特点,自觉地把可持续发展渗透到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1.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现在的青年学生就是未来的决策者,地理教育将对学生今后的决策思维、决策方向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类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能力,因此现代地理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协调人地关系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地理教育教学中的主线。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研究恰好落实在区域当中,地理科学的特点正是以区域研究为基础。地理科学在区域开发整治中不凡的建树,从土地管理到城市规划、从区域调查到国土整治、从北煤南运到南水北调、从西气东输到西电东送、从海洋开发到南极考察、从京九到青藏、从刘家峡到大三峡、从“十一五”到“十二五”、从农村生态建设和城市规划建设到对外开放经济带的形成,以及未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种种蓝图都离不开地理科学的支持。

2.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学中应突出“四观”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引导学生树立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的观念与环境道德,培养学生具有问题探究和创新的能力,奠定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地理教育的价值和价值的有效实现就是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的终极关注。因此,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不论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或区域地理都应突出正确的人地关系,对学生进行教育。

(1)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在教学中,结合人口知识,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有机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让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人口状况,分析特征,以及人口增长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带来的影响。如果人口不加控制地任其自由增长,盲目地发展生产和消费,必将导致资源的短缺和枯竭、环境的污染和退化,削弱人类未来生存条件的基础。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又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就是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发展观点,自觉地宣传和执行党的人口政策。

(2)树立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资源的特征和分布特点,以及世界和我国对资源利用的现状,让学生深懂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资源的可待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保护整个生命支持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就是要保护自然资源,保护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那些滥伐森林、滥垦草原、无节制的占用农田和抽取地下水、对矿产资源滥采滥用等行为,不仅破坏了环境,而且造成资源短缺,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已经成为一个普通存在的问题,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势在必行,这是遵行自然规律与顺应时代潮流的战略举措。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掌握资源保护的有关政策与法令,懂得珍惜和保护有限的资源,了解人类的发展与资源的供应力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树立持续发展的资源观。

(3)树立全新的环境发展观。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中有关环境内容开展教育,或者通过专题报告进行教育,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是发展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要摆脱那种以牺牲环境利益而暂时获得经济利益的传统模式,逐步由粗放型经济发展过度到节约型经济。事实证明,那种以盲目扩大规模、乱铺摊子为基础的经济增长,其速度也快,资源的浪费就越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就越严重,发展的持续能力就越低。因此,要自觉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走一条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4)树立全新的生态道德观。在教学中,通过对生态和环境保护的教育,使学生懂得全人类都有平等享受生存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从而能过健康健全的生活的权利,同时负有保护和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生存需要的责任。地球上所有生物物种都享有其栖息地不受污染和破坏,能维持生存的权利,人类负有保护和不能损害生态环境的责任,每个人都有义务关心他人和其他生命,确认侵犯他人和生物物种生存权利的行为是违背人类责任的行为,我们应禁止这种不道德的行为,使人类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保护互惠共生的关系,培养学生一种新的道德观和文明观。

总之,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协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其现实,掌握其原因,分析其后果,提出解决办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使他们都成为未来有持续发展意识的、有探究能力、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一名地理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黄惊鸿.《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地理科学》[j].中学地理教参考 1997、12.6—8.

2.刘成武.《自然资源概论》[m] 科学出版社.2002.

3.徐留兴.《高中地理新课程理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吴德政 贵州省安顺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地理高级教师).

推荐访问:新课程 可持续发展 试论 地理教学 背景下
上一篇:实习大学生自我鉴定
下一篇:空间数据库技术在电子地图中的应用研究

Copyright @ 2012 - 2024 信颜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信颜文档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2002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