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汽车企业在后合资时代的自主之路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12-26 17:20:05 点击:

摘要:加入WTO后,外资的大举进入和民族资本的积极涌进拉动了汽车产业的进步,尤其是跨国汽车巨头的进入,或增资扩建,或重组兼并,或合资建新厂,纷纷扩大在华的生产规模,抢占中国市场。继1984年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AMC)合资成立北京吉普汽车合资公司之后,中国汽车产业历经近30年的合资战略正在发生着变化: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开始进入追赶合资品牌的时代,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发展的时代正悄然拉开序幕。

关键词:汽车企业;后合资时代;自主

一、后合资时代中国汽车企业发展现状

(一)传统合资模式不适合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从1984年中国第一个合资企业成立以来,中国整个汽车的工业已经全部或部分融入到全球化的汽车工业格局里面,中外合资汽车发展模式成为主流,而原来中国的自主品牌部分或全部从制造性角色向投资企业角色转换。近30年过去了,这对于中国本土汽车公司来说,通过市场换技术的合资道路基本失败。因为外国汽车公司不可能将核心技术转移给合资公司,外方在合资企业中实施“技术壁垒战略”、“制造平台战略”和“品牌战略”,限制和剥夺合资企业的研发权、销售管理权和自主品牌权,借用中方的行业平台迅速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意味着合资公司不断向外方支付巨额的产品技术费用,却同时还要承担巨额的制造设备投资压力、外方的产品缺陷召回和质量索赔的责任。丧失了销售权和品牌权的合资企业成为了外方的附庸,外方不仅剥夺了合资企业中中方的话语权,更严重的是掠夺了中方自主发展的机会。

除此之外,从产业安全考虑,随着外资进入汽车领域的深入,这对中国汽车产业甚至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外资的进入不仅弱化和抑制了本国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对中国国内汽车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来不利影响,而且还导致中国大批民族品牌流失,甚至对中国的经济控制力有一定影响。中国汽车业大而不强,其中高额市场利润被跨国公司攫取而国内汽车技术得不到突破性发展。所以目前汽车合资公司的运作方式对于中方母公司是弊远远大于利。当然,汽车合资公司的存在对于中国来说也有一定的贡献,但这些改变不了中国汽车产业处在全球产业链最低端的格局的现象。

传统的外资模式已经不适合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如果要继续走这条路的话,中国合资公司目前的现状也必须要改变。如何加大收益权、话语权,不被边缘化,增加收益,必须从自主产业的发展开始。

(二)合资汽车企业争夺话语权不断升级

由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规定:生产汽车、摩托车整车和发动机产品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所以汽车合资双方在股份上实行50︰50,在企业决策上往往出现不一致,造成内耗。此外中外企文化差异的影响都会造成合资后1+1<2的现象,部分合资企业领导变更频繁就是话语权博弈的写照。但实际上外方在知识产权、品牌、产品技术来源、管理、配套、销售网络、售后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实际的控制权。在合资汽车企业的重要位置渐渐地被外方把持着。如果不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他们不愿意把50%的股权给中方。中方也希望在合资企业中扩大自己的权利,改变合资企业代工工厂的地位,甚至部分合资汽车企业打算发展自主品牌汽车,这与合资汽车企业的外方的当初意愿是矛盾的。所以随着合资发展的深入,新问题出现会加剧双方对话语权争夺。其后果会使中国汽车自主发展之路也将走的更加艰难。

(三)中国本土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状况

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1364万辆,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但自主品牌尚且存在不少短板——乘用车市场份额低,仅占30%;产品尚处在低端,赢利能力薄弱;核心技术没完全掌握;研发能力、品牌影响力相对于外资品牌处在弱势等,还远称不上汽车强国。据国家发改委统计,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将严重过剩,这对中国汽车业发展更是雪上加霜。当然,我们也要铭记自主品牌成长的历史时刻:1998年8月,第一辆吉利汽车在浙江临海下线,掀开了民营企业造车的第一页;2005年10月,奇瑞宣布中国第一个发动机品牌acteco诞生,让中国发动机水平与世界差距缩短了30年;2008年12月15日,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上市,成为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电动车;2010年初吉利收购了汽车巨头沃尔沃。

吉利、奇瑞、比亚迪等民族汽车企业会渐渐地担起了发展自主品牌的重任。同时,一汽、上汽、东风这些大车企也在寻求合资之外的创新之路。随着中国加入WTO的逐步深入,中国政府对本国汽车工业的保护将大幅度减少,市场越来越开放,同时刚刚起步的中国汽车工业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工业何去何从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就构成了如今汽车的后合资时代。

另一方面,作为有着雄厚实力和丰富经验的汽车巨头,尤其是已经成功在中国站稳脚跟的跨国公司,熟悉了中国市场后,希望独享巨大的利润空间。利益的驱动使跨国公司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资”是走向终结还是继续将是后合资时代面临的又一个问题。

二、后合资时代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发展新趋势

(一)合资企业谋求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是指由企业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目前合资企业推出的自主品牌属于这一范畴,这既是汽车合资企业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举措,同时也是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并顺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这样弥补了市场换技术的缺憾,中方对品牌拥有权占有一半,增强了中方伙伴贡献率和话语权,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技术外溢和本土人才培养。当然,零部件配套企业的自有品牌仍然是个空缺,零部件配套企业当中的巨头、掌握技术专利和研发话语权的企业甚至大多为外商独资企业。我们看到,合资的自主品牌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二)合资战略组合不断优化升级

中方在合资公司中原先处于绝对弱势地位的状况获得一定改观,话语权和控制力都有所提升。由此带来了战略合作的新变化。合资模式在竞争中得到创新,外方兑现承诺建立技术中心,某些合资企业不再是外方简单进行本地化生产的代工厂,开始赋予汽车设计、制造、销售和出口等职能,并开始创立全新品牌。除此之外,跨国汽车公司开始借助中国车企开拓海外市场,合资双方以共同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来深化合作,促使合资企业成为外方全球化辐射战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在外资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过程中,中国汽车产业在制造技术、零部件配套设施、营销策略及管理人才的培养水平都有了很高的提升,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技术的突飞猛进促使汽车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人们的需求更趋向于多元化、人性化。这将导致我们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发展空间就会不断扩大,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国产化、本土化、差异化、人性化。四个阶段相互依赖,同时又不断渗入。

第一,国产化。国产化绝不是某一个产品的国内完全能够生产、制造的简单概念,而是涵盖了资金、技术、生产、市场等多项内容的、系统的体系。而在这个体系中各个环节的均衡发展则成为了实现“国产化”的重要基础和条件。而国产化率越高,成本越低,价格也可以压得更低,在降价竞争的压力下,合资企业的外方不得不加大了国产化的力度,目前在中国上市销售的合资企业的汽车,国产化率普遍达到70%以上。例如,广汽本本田、东风日日产等部分汽车企业的产品,国产化率甚至已经达到90%以上。这给中国整个汽车工业国产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提升发展空间。

第二,本土化。本土化主要是汽车技术本土化开发根据中国消费者的文化背景、消费需求以及中国的道路、油料和气候条件,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并在通用全球资源的支持下,从内饰、底盘、悬挂、动力总成等方面做了全面的优化调较。对于技术尚未成熟的本土汽车企业而言,无论是实施走出去战略还是抢占国内市场,本土化战略将是不可忽视的。

第三,差异化。随着80后这批个性化的新汽车消费成为主体,汽车消费的个性化取代了以前的计划消费色彩,他们对汽车文化的追求将会使汽车差异化的消费更加突出。针对此现象,企业根据消费群体的变化,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和服务。例如,对私人购买较为集中的经济型轿车、中级轿车,而非简单的停留在高档公务、商务车的生产上并且在汽车设计方面下功夫。同时要重视差异化服务,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在服务内容、服务渠道和服务形象等方面采取有别于竞争对手而又突出自己竞争优势而在市场立足。例如,经销商针对当前的高油价,推出“油耗三包”的差异化服务。

第四,人性化。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各种新材料的出现,信息化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对汽车消费的追求倾向节能性、安全性、功能性、轻便性。开发节能型新能源汽车是因为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石油危机、环境恶化等问题,在号召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领先推出一系列廉价、高能效得新能源汽车将会率先占据全球市场。另一方面,一车多能、一车全能,已成为跨国公司除新能源动力之外新产品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取向。因为从现实市场上的产品来看,技术的迅速扩散,导致产品越来越趋于同质化,这就迫使汽车制造企业积极寻求新的突破点,打造新的车种,开辟新的细分市场,占领新的市场制高点,尽早获取新的领先优势。追求人性化设计将是中国汽车业在未来重点研究的领域,也是我们汽车产业在全球汽车工业格局中提升地位的机遇。

三、后合资时代对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发展的建议

(一)坚持打造自主品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打造自主品牌投入大,风险大,市场对自主汽车产品和品牌的认可需要较长时间。但是,从长期来看,自主创新可以突破技术瓶颈,提高产品质量,打造自主品牌。是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自主品牌和中国制造不是一个概念。自主研发就必须拥有自己的研发平台而非合资性质。随着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本、技术、人才的不断积累,自主研发的条件在逐步成熟。中国的汽车业界和汽车企业一定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民族责任心来看待自主研发问题。建议国家重点支持建立两个或三个自主汽车品牌发展基地,掌握销售网络自主权,从而打造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管理和自己设计风格的产品,并积极探索和建立包括合资企业自主研发在内的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的自主创新体系,最终实现真正的自主创新。

(二)打造产业集群,健全和完善产业体系

汽车工业是带动当前及今后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但随着跨国汽车公司对中国汽车产业控制力的加强,这个重要产业有被跨国公司附庸化的危险。这对中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安全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从长远看,中国发展汽车产业不仅需要的是产值、税收和就业的增长,而且更需要产业资本实力的增强、生产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的提高。打造产业集群,不仅可以创造规模效应,还可以提升除汽车制造技术之外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健全和完善产业体系,带动整个汽车链的良性发展。这才是中国汽车产业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核心竞争能力提高的根本保证。

(三)完善汽车政策,改变汽车游戏规则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必须实现两大转变:一是从过去对生产领域的保护和扶植转变为重点扶植和培养自主研发能力;二是从过去对企业集团的一般性扶植转变为重点扶植和发展中资自主产业集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中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制衡跨国汽车公司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控制,并反过来提高中资在合资企业中的决策权和话语权,使中资的权益得到保证,从而实现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黄大路.中国汽车的三个跨域理论[J].汽车商业评论,2010(0901).

2、李永钧.解读中国汽车“国产化”上汽经验值得借鉴[J].国际金融报,2003-12-05.

3、綦建红.国际投资学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付辉.汽车的底牌[M].中信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东湖分校)

推荐访问:之路 探寻 在后 中国 汽车企业
上一篇:信息能力提升工程2.0个人研修总结经典范本五篇
下一篇:2022年度在市委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会上讲话材料

Copyright @ 2012 - 2024 信颜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信颜文档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2002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