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基与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12-27 16:35:04 点击:

【摘要】地基与基础作为上部结构的支座,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被广泛使用;但基础工程又为隐蔽工程,其施工质量和检测都存在一定的难度,近年来相关工程事故和安全隐患也不断的被暴露出来。作为培养从事地基与基础设计人才摇篮的高校,在该课程的设置中应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革。

【关键词】地基与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立项(GXTSZY232) ,独立学院《地基与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14JGA418)。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34-02

目前,我国房地产事业和公路、铁路、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及地下构造物的建设发展势头蒸蒸日上,由此带来的基础工程安全事故问题频频发生;同时,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危、经济和正常使用,且基础工程多为地面以下,看不见的隐蔽工程,一旦失事,损失巨大,补救十分困难,故地基与基础在土木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同时,各高校为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普遍开始实施“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在扩大专业知识面的同时,课程开设门数有所增加;但随着专业理论学时从原来的2300~2400学时缩短到现在的2100~2200学时,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增大学生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开拓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是目前教学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1.课程改革探索

1.1 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地基与基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深基础概念、桩基础的设计、沉井基础以及地下连续墙、挡土墙、基坑工程、地基处理、区域性土地基、动力机器基础与地基基础抗震。

根据岗位的工作要求,重组《地基与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时要体现:教学内容与专业、岗位相适应;教学内容与前、后续课程相衔接,避免课程间内容的重复和交叉;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教学模块相结合,确定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分项技能训练内容;教学内容与国家现行规范、标准相一致,突出教学的规范性、专业性,目前最新规范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等。

1.2 实践教学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带学生去施工现场边观摩施工过程边讲解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施工步骤,会比较生动形象,学生会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会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一个具体的工程实例让学生会意识到这是现实存在的,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其次,一般情况下,要解决一个工程实例是需要综合知识的,这时就会自然的把那些零散的知识串起来,而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其设计原理。

在课程设计教学中,通过开发互联网虚拟平台技术,把课程设计模块化,使其分为设计任务模块、预习模块、指导模块、计算模块、范例模块、自检模块、虚拟设计模块和网上答疑模块共8个部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激发和调动了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进行启发互动式教学,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多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来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更多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将启发式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必要的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多元的师生互动,可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1)启发互动式教学法

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设疑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师生的互动效果,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采取增加多媒体动画的方式将难懂的、晦涩的内容转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

2)施工现场教学法

在讲解浅基础或深基础时,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建筑工地参观学习,让学生到现场观看工人施工过程,进行现场教学,所见即所得,使学生能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提高学生处理施工现场事务的能力,增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考核方式的改革

本文所知考核方式主要指课程理论考试和课程内实践考核两个方面。

1)课程理论考试

课程考试适应课程特点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进行改革。在考试内容上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课程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为中心,有一定量的综合应用和提高类的题目,真正反映出学生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考试方式上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结合国家注册工程师考试模式,采取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即理论知识采取闭卷、综合应用考试采用开卷的考试形式。

2)课程内实践考核

《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真题真做,更贴近工程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课程设计考核方式可采用答辩式。第一,答辩可以督促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复习,提高教学质量。第二,答辩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三,答辩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第四、答辩有利于公正合理的评定课程设计成绩。

1.5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重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课堂传授理论知识和现场直接获取实际经验、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以满足专业、就业岗位、企业人才的需要,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专业、就业岗位、企业要求之间的“无缝”对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在教学地点上,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2.结论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地基与基础》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开设,在“厚基础、宽口径”的大土木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本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却受到越来越多的同行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分别从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做了相应的探讨,希望能为同行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贾燕翔,刘利军,李久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新余高专学报,2010, 15(4):105-106.

[2]杨奇,林宇亮.《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教改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3.3:83-84.

[3]史贵才,代国忠.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7.10:81-83

[4]唐良琴.答辩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2012.7:116-117

[5]陆俊.高职《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8.9:55-57.

作者简介:

陈宜虎(1979—),男,江苏句容人,博士研究生,讲师。

通讯作者:

孙凌云(1981—),女,江苏丰县人,研究生,讲师。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地基 浅谈 课程 基础
上一篇:中国乳业进入拼奶源时代
下一篇:地基基础施工在中职教学中的思考

Copyright @ 2012 - 2024 信颜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信颜文档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2002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