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建筑史比较研究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12-28 11:35:03 点击:

摘要: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特有的结构和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影响着东方建筑长达两千多年,而西方古代建筑不得不说的就是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史了,西方建筑在每个阶段都得到了很充分的发展,而且每个发展阶段具有鲜明性,因此可以说西方建筑的历史内容也是种类繁多,具有特殊意义的。

关键词:中国;西方;建筑史

学习美术这几年来,我最感兴趣的就数建筑了,在大学一开始学习中西方美术史的时候最先接触的就是中西方的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特有的结构和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影响着东方建筑长达两千多年,而西方古代建筑不得不说的就是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史了,西方建筑在每个阶段都得到了很充分的发展,而且每个发展阶段具有鲜明性,因此可以说西方建筑的历史内容也是种类繁多,具有特殊意义的。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社会时期,人类最早的进入了穴居巢居阶段;第二阶段是奴隶社会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青铜器的出现,以夯土墙、夯土台为承重主体的木框架建筑开始兴起;第三阶段是封建社会发展时期,一个无论是在空间构成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形成了材料与结构高度契合且统一的科学的木框架结构承重系统的形成。西方古代建筑以欧洲为例,古希腊盛行时期以城邦保护神的建筑群为主;古罗马时期则以纯消费性的大型公共建筑为主;中世纪时期宗教信仰发展到了巅峰,这个阶段以宗教建筑为主;文艺复兴时期以贵族府邸为主;反宗教改革时期以天主教堂为主;各民族形成之后的中央集权时代以宫殿为主;资产阶级革命后以银行、交易所为主;到了19世纪则以各个国家的政府大厦和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所需的公共建筑为主。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中国的建筑还是西方的建筑都是根据各自的社会、经济、文化甚至政治因素决定的,由此也可以总结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具有导向性的,建筑的发展也不列外。

中国的木结构建筑历史悠久,中国文化的发源地想必大家非常了解,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古代时期那里就拥有着茂密的森林,因此,这就为木结构建筑提供了大量且种类繁多的木材原料。这正如古希腊盛产石材从而以石材为原料形成了梁板结构的古希腊建筑,还有以火山灰为最初混凝土所构建的穹顶、拱顶结构的气势恢宏浩大的古罗马建筑。无论中西建筑,它们的建筑原材料都来自于大自然的孕育,通过材料与结构的合理设计使得建筑长久发展、长期存在。

中国建筑木结构创造手法多样,在建筑结构的变化上、平面的处理上、艺术造型表现上以及装饰装修上都有独到之处。中国建筑的承重形式主要以木构架为承重主体,以其他材料做维护的建筑体系,其中承重骨架主要是柱、梁和檩组成,这也是中国建筑的主体。中国建筑的木构架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叠梁式,这种是在我国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结构形式,由于室内无需柱子的支撑,室内空间较大,尤其在北方应用交广;第二种是穿斗式,这种在我国南方较为普遍,它的优点是耗材少且有较强的抗风力;第三种是井干式,这种结构的耗材量更是巨大的,因此多应用于盛产木材的林区。中国建筑的梁柱框架结构有非常明确的优点,即抗震行较好,由于是榫卯结构的穿插,具有一定的伸缩余地,且空间的组合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能;古希腊时期建筑多以庙宇建筑为主,其中最著名的三种柱式结构就不能不提了,他们分别是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以及科林斯柱式,其中多立克柱式和爱奥尼柱式典型地概括了男性与女性的体态与性格,多立克柱式以高浮雕和圆雕为主,强调体积,风格刚劲雄健;爱奥尼柱式则以薄浮雕为主,强调线条,风格清秀柔美;而科林斯柱式是爱奥尼柱式的一个变体,两者各个部位都很相似,但科林斯柱式更为纤细,其风格更加豪华富丽,装饰性更强。之后古罗马建筑凭借着天然混凝土构建的拱券结构光辉于世,拱券结构的内部空间发达,适应性强,并且发展了建筑的内部空间艺术,也完善了柱式与拱券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混凝土迅速发展起来的原因主要有原料的开采与运输更加廉价、方便,节约石材,减轻建筑结构的重量,运用石块砌筑的技术含量较小,可大量使用工匠。从建筑结构来看,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变得更加灵活与多变。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建筑在唐朝和宋朝就已经达到了全盛时期,木构架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积的技术性问题,从而建筑开始出现了尺寸的规格化。众所周知,在宋朝时期,四大发明皆已出现,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较大进步,从而更好的促进了建筑品种的多样性,也提高了建筑水平,同时在宋朝时期还以政府的名义颁布了建筑规范---营造法式,唐宋时期的建筑结构朴实无华,造型与结构安排合理自然,没有矫揉造作之气,给人豪放爽朗的感觉;到了明清时期,建筑风格有明显改观,更偏向稳重和严谨,建筑构件也由功能性向装饰性过渡,合理的结构性也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繁冗复杂的装饰。而后,清朝的造园技术发达,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达到了空前的发展,清朝官方发布了规范建筑形制的工程做法则例。由于西方建筑事业的发达,一本名叫……建筑十年的建筑学著作应运而生,这本书系统地总结了希腊和罗马的建筑经验,通过理性与理想美的结合,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理论;随后注重穹顶结构、玻璃马赛克、粉画和石雕等绚烂多彩的装饰性艺术的拜占庭教堂建筑以及高耸削瘦且带尖的神秘的、崇高的哥特式建筑得到大大发展;之后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人们高唱人文主义的赞歌,西方建筑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逐渐摆脱了教会和封建制度的束缚,面向新时代的生活,建筑的形式与风格有具有了市民文化的新特色。总的来说,中国建筑也好,西方建筑也罢,他们的发展越来越注重人的情感的表达,越来越提升人的情操,这表明建筑不再单单只是以一个事物的表現形式来存在了,而是与人与身边事物有了联系,从而把建筑物赋予了一定的情感,使其鲜活生动更具有灵性。

中西方建筑的发展是一个漫长且有意义的过程,这也体现了人类自强不息、坚持奋斗的卓越精神。建筑也是我们人类情感的表达,通过特定时期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以及历史文化是我们跟家详细地了解人类的发展历程,因此,建筑的魅力也是无限大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艺术简史/朱丹,朱小平 编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陈志华著.-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王俪臻(1995-11-24),女,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人,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美术教育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推荐访问:中西方 建筑 研究
上一篇:2022年“隐患无处不在”“成绩每天归零”:风险意识类过渡句(全文完整)
下一篇:农林院校背景下风景园林学科的中国建筑史教学方法探析

Copyright @ 2012 - 2024 信颜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信颜文档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2002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