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时期初期现代建筑的改建策略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12-28 20:40:02 点击:

中国新时期初期现代建筑,泛指中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10多年问涌现的建筑。一般而言,这一时期的建设量并不大,建筑类型较少,建筑标准也较低,建筑风格距离现在的审美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容易被人忽视,在建筑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但仍面临许多新问题的今天,这些建筑大多面临被改造甚至拆除的境地,无论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还是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这一段时期内的建筑改造策略进行研究,寻求新的出路,更显得迫切和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这一时期在中国发展史上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历史时期,“属于离我们最近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期之起始期,具有转折性和崭新的社会历史背景,它不仅秉承了几十年来的建筑发展研究成果,更是由于在逐渐淡化政治因素影响之后,使中国建筑真正走向现代建筑的开始,这一时期建筑界的不断探索,为迎来中国建筑发展的真正繁荣做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因此,这一时期的建筑活动,在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与建筑界相关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发现,限于当时的条件,国外的各种建筑及艺术思潮还未涌人中国,或即便有所了解但还未产生普遍的影响,但由于当时有一批“文革”前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有较高的审美素质和工作经验的建筑师工作在设计一线,在没有所谓“风格”、“主义”等建筑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建筑师用有限的设计手法进行反复推敲,切合实际地创作出一批“经济、适用、美观”的建筑作品。这些建筑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条件及审美趋向,较之随后而来的中国建筑“空前发展”时期出现的所谓“现代”派建筑而言,其严谨的比例,尺度和毫不夸张的造型及力所能及的施工精细度,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图1-图4)。

新时期初期现代建筑特征

1、质朴的建筑美学观念

(1)建筑体量组合

新时期初期现代建筑的建设期处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城市土地资源相对较为宽裕,建筑规模较小,因此,建筑密度要求与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并不突出,这就为创造丰富的建筑体量关系提供了前提条件。这一时期的建筑以多层建筑为主,其形态组合也仅限于高低错落等手法(图5)。在建筑体量组合上表现出了借不同建筑体量之间的烘托与映衬来突出各自特点以求得变化的特征,需强调的是,新时期初期现代建筑在这方面的处理重点放在了“微差”上,强调在不同元素的对比中,以微差求得协调,这也是建筑表情中缺乏视觉冲击力,造成与现阶段审美情趣相冲突的重要原因,但其和谐、质朴的建筑表情,正是城市一般性特征的重要构成。

(2)良好的比例与尺度

新时期初期现代建筑有着这样一个背景,即1970年代中期开始了建筑工业化研究,这一时期的工业化研究提出为适应现代建筑技术要求,建筑构件(如梁、板等)采用较严格的模数化尺度,以便于在工厂内预制生产。另外,配合这一研究,全国各地制定了大量的建筑构造标准图集,这些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而严谨的。为推进建筑工业化,提高当时全国各地建筑的总体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新时期初期现代建筑的模数化设计,在建筑形态中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数理关系,构成和控制了建筑的总体比例尺度,在建筑上体现出庄重的总体形态。严谨的细部设计。

(3)建筑肌理及细部

由于受建筑材料和技术等方面的影响,这些建筑的表现力并不强烈和丰富,但建筑作为时代文明的一部分,可贵之处在于条件限制下的创造和突破。新肘期初期现代建筑肌理表现与建筑功能有着紧密联系,存在着良好而明确的逻辑关系,具有美的真实性(图6)。

现代建筑渐渐把墙面作为一个整体而模糊的概念,可以较随意和唯美地组织墙面的肌理,初期现代建筑中墙面包括以下几部分,墙、垛、柱,窗洞,槛墙,檐口等明确的部位,正是由于这些元素,使得建筑注重细部处理,各要素之间不同形式的组合及材料肌理、色彩的多样性,构成了中国新时期初期现代建筑多样统一的特点(图7)。

这时期建筑色彩及质感的处理大多以质朴的材质本色,表达了建筑的自然美和较强的人文色彩,如清水砖墙的大量运用,以其精良的砌注方式和材质本身的色彩、质感,展现了建筑的本源特征。再如以水磨石、水刷石、干沾石等饰面材料模仿自然界石材特征,其高雅的“灰”色调和不同光线,环境下表现出来的柔和光泽,赋建筑以温和、恬淡的拟人化性格特征。

2、主动的建筑生态观

“改革开放之初的创作环境,不但资金和材料紧张,而且也缺乏先进的建筑技术和设备,所以常有‘土法上马’之说。所谓‘土法’,其实就是地域性的技术和特有的做法,以低技术和适宜技术解决建筑的实际问题,是许多建筑师长期关注和深入研究的”。新时期初期现代建筑解决建筑与生态之间的矛盾的方法即建立在低技术和适宜技术之上,对比现今以高成本、高能耗为基础的所谓“生态”建筑,其有益的探索,值得我们深刻地反省和研究。

(2)遮阳板及花格墙

新时期初期现代建筑墙面处理,强调将墙、垛,柱,窗洞,槛墙等各种要素组织在一起,正确反映了内部空间的划分以及明确的开间、层高等信息,遮阳板作为功能性的建筑构件以其轻薄伸展的形态,成为这一网格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成了当时建筑师在建筑线条处理中有意无意的必备手段。

花格墙的应用首先表现在人们对美和装饰的追求,多用于楼梯间(主要用于通风),东西朝向的墙面(用于通风,遮阳、提示入口等)。花格墙的图案设计有的来源于植物叶片和花形,有的则是不同民俗图案的建筑化表现,其来源于生活的图案,赋建筑以生动的表情(图8)。

无论是遮阳板还是花格墙,由其形成的丰富的光影效果,也是现阶段建筑设计中强调“光”的运用的追求,其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更优于片面形式感的塑造,然而,它们往往被看作陈旧和老套而在建筑改造中被拆除,其得与失值得我们深思。

(2)外墙开窗

在新时期初期现代建筑中,外墙开窗都是以建筑功能为前提的。首先,在建筑设计规范中,都规定了不同建筑类别需要的“窗地比”,以保证采光在功能上的要求,其次,建筑师在开窗设计中有着朴素的节能意识。因此,这些建筑均能较好地从功能出发,认真研究窗洞口的面积大小、比例尺度及细部设计,在建筑的虚实问求得比较均衡的美感(图9)。另外,对不同朝向的开窗也注重采用不同的处理手法,如东西向房间的开窗除作遮阳处理外,还采用“矩齿形”外墙以调整开窗方向,以达到较好的热工性能。

(3)中庭及庭院空间

在新时期初期的公共建筑设计中,已经开始注重室内空间设计,如室内中庭空间的设置(图10),改善了室内采光和通风,体现了建筑需要表达的空间

推荐访问:改建 新时期 中国 初期 现代建筑
上一篇:交通运输局局长在全市交通运输发展大会上发言【精选推荐】
下一篇:在重点项目开工复工推进会上表态发言

Copyright @ 2012 - 2024 信颜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信颜文档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2002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