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水流域宗教建筑的融合看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12-28 21:45:02 点击:

【摘要】汉水流域又称“汉江流域”,古时曾叫沔水,拥有悠久历史,极具文化底蕴,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汉水流域的宗教建筑也极具地域特色,蕴含着丰富绚烂的宗教文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文章对汉水流域宗教建筑特征,以及如何从汉水流域宗教建筑看社会发展与变迁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汉水流域;宗教建筑;发展与变迁

【基金项目】本文是“基于社会学视角下的汉水流域宗教建筑研究——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为例”的阶段成果(2017BA05738)。

一、引言

汉水流域涉及鄂、陕、豫、川、渝、甘等六个省市,主要支流有褒河、丹江、唐河、白河、堵河等,因河道曲折,古人称其为“曲莫如汉”。汉水流域水能资源与矿产资源丰富,古时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对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经济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汉水流域历经几千年的时代社会变迁,极具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保存下来的宗教建筑向后人展现了古时色彩丰富的宗教文化。

据文献资料记载,道教早期发祥于汉水流域,另有部分民间宗教及佛教。汉水流域宗教可分成原始宗教(仰韶文化)、道教、佛教、佛道宗教等。中华民族是兼容不同民族文化与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度,古时社会发展与变迁通常都蕴含着色彩浓厚的宗教气息,譬如佛教、道教、佛道宗教等,不同的宗教文化能够共同在社会中并存发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历史进程与传统文化。我国宗教发展史显示,一部分民间宗教、佛教与道教在我国历史与文化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而宗教建筑就是宗教与艺术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优秀产物,同时也是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出社会地域特色和地域思想文化。陜西省共有20处宗教建筑,湖北省共有71处宗教建筑,河南省共有19处宗教建筑。宗教建筑是宗教与当地传统艺术文化的有效融合,极具地域经济文化特色,从而可知,宗教建筑一定程度地展现出汉水流域的社会变迁与发展[1]。

二、汉水流域宗教建筑分析

汉水流域地处我国中部,位于黄河与长江之间,倚靠秦岭、巴山,形成“两山一川”的壮美风光。自古以来,人类社会文明发展都离不开水源。俄国学者梅茨尼可夫曾言:“河流是文化诞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任何一个国度里,河流就像是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气象、土壤、地形和地质条件的有机综合表现。”汉水流域的大江河流承载着时代与历史发展,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气息,为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绘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汉水流域是一部壮丽的史诗,这里记录着中华民族历史长河的璀璨文化与足迹。古有屈原在此喟叹“路漫漫其修远兮”,李白于此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汉水流域不仅仅是史诗,同时也是兵家争夺之地,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汉水流域屡次作为统一全国的战略基地。众所周知,汉水流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我国历史上活动频繁的政治舞台,从春秋战国到宋金对峙,英雄壮士齐聚于此,金戈铁马,争夺汉水流域,演绎了一幕幕气势恢宏、触目惊心的历史战争。由此可知,汉水流域见证了祖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过程,对中华民族的统一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代化发展,汉水流域都是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重要中轴,是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汉水流域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主张“无为而治”的道教早期便发祥于此,期间又促进了佛教等宗教的发展。宗教建筑是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特征反映出所蕴含的宗教思想。譬如,道教主张“无为而治”,其宗教建筑也深深蕴含“无为而治”的思想精神。道教宗教一般都是祭祀建筑,如祀神、修道等,古时朝代对道教建筑的称呼不尽相同,汉朝称之为“治”,魏晋称之为“静”,南北朝称之为“寺”,唐代之后皆称之为“观”。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的变迁,汉水流域宗教建筑发展不容乐观,宗教建筑受损严重,学界对于宗教建筑也缺乏系统的研究,探讨宗教建筑的研究文献寥寥无几。

由此可知,汉水流域是见证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重要标志,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地理优势,发展至今仍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而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蕴含着汉水流域的传统文化精神的宗教建筑发展需要加强保护与发展。

三、汉水流域宗教建筑的特征

(一)道教建筑

道家以“道”为最高信仰,讲究道法自然,世间万物都应顺应自然的规律,主张“无为而治,天人合一”,人抛去世间烦忧,返璞归真,顺应自然无为,才能得到永生。因而,道教建筑的选址特征及结构都表现出“顺应自然”的道家思想,建筑所选地址皆为幽静的山林,宛若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远离世间纷争,与自然山林相融。故此,道教建筑多建在幽静安宁的山林之中,其建筑结构也是和谐协调,相为一统。

1.选址特征。汉水流域有多处道教建筑,如陕西的白云寺、湖北的武当山建筑群、河南的玄妙观及南阳武侯寺。以武当山道教建筑群为例,武当山建筑群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乃七十二福地之一,因而武当山道教建筑群选址需遵循“洞天福地”这一特征,自然景观定要幽静优美,且远离人群与纷争,一般选择深山幽林之地,绿树苍苍,云雾萦绕山间,更有脱离世俗的仙境之美。武当山道教建筑群选址特征皆为幽静的高山远林,枕山环水,云雾萦绕,建筑于山巅之处。武当山道教建筑群不光风水宜人、遗世独立,还有着与自然相结合的传说,更增添了一抹仙气,反映出道教“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宗教思想[3]。

2.建筑特征。顺应道教“无为而治,天人合一”的主张,汉水流域道教建筑具有“四时承序,五行端正”的建筑理念。故此,道教建筑形式将皆为协调统一、井然有序,由低矮房屋按次序逐渐迈深,犹如打开建筑世界,各个建筑整齐协调,结构对称均匀,统一有序中又显灵活。如湖北荆门元佑宫,元佑宫坐落于湖北省钟祥市郢中镇东南隅,嘉靖皇帝所建,供皇室宗亲及州府官员朝奉显陵或祭祀之用,其建筑风格与故宫相似,建筑整齐对称,庄重又宏伟,表现出皇家庄严威武的气势,是世界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除此之外,汉水流域道教建筑大多以木作为建筑“骨架”,顺应“人与自然”的主张,将建筑与环境相和谐,墙壁以砖头所砌,屋顶以瓦坯所盖,更为庄严肃穆。道教建筑虽看似简单大方,实则精致典雅,无论结构还是形式,都讲究协调和谐,若是白墙则需用黑瓦,讲究和谐之美。

(二)佛教建筑

汉水流域有多处佛教建筑,如陕西的南郑圣水寺、湖北的归元禅寺、河南的淅川香严寺庙。汉水流域佛教建筑可分成山寺、水院及平地寺等三种类型,其中山寺最为广泛,一般建于山间宝地。与道教建筑不同,佛教主张“避世清修”,其建筑进行选址会选择“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会结合地形、气候及景观等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考究,其建筑特征基本为平面方形,对称稳重,构成严谨整饬、气势磅礴的建筑之美。

1.选址特征。汉水流域佛教建筑选址喜于名山之中,或是山林深处,静谧的山林与佛刹相融,以“避世清修”的主张寻求净土,如湖北的归元禅寺。归元禅寺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归元寺路,建于顺治十五年间。据文献记载,归元禅寺建立时,明清交替,动荡不安,尸横遍野。建归元禅寺一来是为亡灵超度,二来也为普度众生,故此,归元禅寺的选址乃紫气东来的风水宝地。《戴碑》有记载:“汉西二里许,土拢一干来自西北,蜿蜒曲伏,面江背湖,中敷平阳,一座其地,向为王氏葵园。”可知,该佛教建筑选址是依照风水说,按着“枕山、环水、面屏”等三瑞选择环境幽静的建筑地址[4]。

2.建筑特征。汉水流域佛教建筑的建筑特征大致是以塔为中心,四周建有殿堂,塔中供奉舍利、佛像等。自唐代以后,形成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的佛寺建筑结构,寺院坐北朝南,主要殿堂依次分布在中轴线上,布局较为严谨,层次分明和谐,佛教建筑特征皆为以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分布殿堂,建筑色彩上搭配分明,相得益彰,與山林交相辉映。如湖北宝通禅寺,宝通禅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南麓,是皇家寺院,有1600多年的历史。宝通禅寺规模巨大,寺内现有放生池、圣僧桥、接引殿、大雄宝殿、禅堂、佛学院等建筑,倚山而建,层次分明,与自然相融[5]。

佛教建筑依山傍水,极具自然风光之美,自然之美与建筑之美相衬,同时也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发展,佛教建筑风格多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汉水流域宗教建筑对社会发展变迁的影响

汉水流域宗教建筑不管是选址还是建筑结构都极具宗教色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宗教思想和文化底蕴。譬如,道教建筑构色上更显庄严肃穆,色彩表现也更为鲜明,建筑结构对称均匀,具有和谐统一的美感。道教建筑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道家“顺应自然、返璞归真”的主张。而佛教建筑更为严谨庄重,建筑按中轴线依次递进分布,在选址上更注重环境综合因素,追求风水宝地,依山傍水。与道教建筑相似的是,佛教建筑也喜静,远离人间喧嚣。由此可知,汉水流域宗教建筑除了是时代的文化缩影以外,也反映出随着时代发展变迁而形成的价值观念。时至今日,汉水流域宗教建筑所蕴含的宗教思想也对社会变迁与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看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现代化因素充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见证历史、代表着时代变迁的宗教建筑矗立于此,其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真理仍适用于现阶段社会发展。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变迁,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导致自然资源高消耗,造成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影响,使得存留下来的宗教建筑也不同程度受到损坏。汉水流域宗教建筑在社会变迁与发展中经历了重视、忽视、再重视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迅速,为提高经济生活水平,人民群众很少重视环境与历史。近年来,面对着环境被破坏、历史建筑受到损坏的现象,国家越发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为保护汉水流域宗教建筑,首届汉水流域宗教建筑研讨会旨在加强汉水流域宗教建筑的保护与发展,汉水流域宗教建筑具有一定的遗产价值,希望能更好地保护汉水流域宗教建筑。面对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坚持经济与环境和谐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其实这一理念与道教建筑的主张思想不谋而合,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应与自然和谐相处。除此之外,现阶段虽然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生活节奏也在加快,疲于奔波,也有部分人民群众提倡道教的“无为而治”,放慢生活节奏,一旦觉得疲累,就看看这美好的大千世界,以自然之美抚慰心灵上的疲惫[6]。

综上所述,汉水流域宗教建筑对社会发展变迁有着深远影响,宗教建筑所蕴含的宗教思想仍然适应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也适应现阶段可持续绿色发展的主旨,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五、结语

综上所述,汉水流域宗教建筑凝聚着漫长的历史变迁发展与悠久璀璨的文化气息,是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同时,汉水流域建筑中所蕴含的宗教特色也丰富了中华民族绚烂丰富的宗教文化。汉水流域宗教建筑见证了历史发展与变迁,所凝聚的文化与宗教值得我们去继承与发扬[7]。并且随着时代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迁,汉水流域宗教建筑所表现的思想仍适应现代发展。然而目前,汉水流域宗教建筑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已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应对汉水流域宗教建筑进行保护与发展[8]。虽然如今现代化建筑鳞次栉比,但传统宗教建筑独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历史底蕴,在建筑领域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参考文献】

[1]湖北武汉救世堂.中国特色的宗教建筑[J].中国宗教,2018(12):90.

[2]孙晓阳.现代宗教建筑手工艺术彩绘装饰施工关键技术[J].施工技术,2018,47(21):154-156,165.

[3]冷静.试论汉水文化的思想与精神内涵[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38(05):26-32.

[4]王天孜.中华文化的魅力[J].中国图书评论,2018(10):127.

[5]徐燕.考古学视域下商代汉水流域文化交流的廊道功能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8,33(02):37-45.

[6]周艳.汉水流域古民居建筑原生自然环境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8(06):62-63.

[7]朱运海.汉江流域湖北段特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6,37(02):65-69.

[8]住襄阳市省政协委员考察组.关于加强对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J].世纪行,2014(07):28.

推荐访问:汉水 流域 变迁 融合 宗教
上一篇:在县政协十届二次会议闭幕时讲话【优秀范文】
下一篇:X县名特优新农产品创建典型案例【优秀范文】

Copyright @ 2012 - 2024 信颜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信颜文档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2002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