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强一生就做两件事的肝胆外科专家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3-01-01 09:20:04 点击:

“生死相托,永不言弃。”在解放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楼道里,悬挂着这样一幅落款人是黄志强的题词。同事、学生和家人都说,这是黄志强一生恪守的座右铭,是他对每一位患者的庄严承诺,也是他寄予后辈们的殷殷嘱托。黄志强被誉为中国“胆道外科之父”,他16 岁学医,22 岁从医,直至93 岁病逝。他曾如此评价自己:“跨越两个世纪的生涯,其实就是在做两件事:做一名好医生,做一名好老师。”

立志成为优秀的外科医生

黄志强生于1922 年,那时内战连绵、外侵不断。高中毕业时,受当医生的父亲的影响,立志救国的黄志强报考了医学院校。儿时的黄志强最大的愿望是当英雄豪杰,可他后来成了医生,拯救了无数生命,一样是英雄之举。

黄志强真正对外科产生兴趣,是上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上生理实验课,大家拿着手术刀轮流做一些模拟实验。主讲这门课的是医术高超的林丛敏教授,他鼓励大家:“谁做得最好,谁就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轮到黄志强了,他做气管切开术插管时刀法娴熟、技艺精湛,整个实验一气呵成,大大出乎林丛敏的预料。林丛敏兴奋地拉住黄志强说:“你的实验做得不错,将来一定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外科医生。”

老师的鼓励成了黄志强一生的追求。当时,日军大举南下。在湖南衡阳医院实习的黄志强辗转贵州,被分派到遵义县医院工作一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黄志强得到带教老师虞颂庭的推荐,投奔到当时主持重庆中央医院外科的吴英恺教授门下当住院医生。在吴英恺教授的启发下,他开始了为之奋斗数十年的胆道外科事业。

在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黄志强先后荣获全国科学大会著作奖1 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 项,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2 项,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2007 年,中央军委给黄志强记一等功。

年纪最大、级别最高的住院医师

“黄老是医院年纪最大、级别最高的住院医师。” 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现任主任卢实春说,“直至90 岁高龄,黄老仍坚持每天7 时30 分到办公室, 阅读最新文献,撰写文章,会诊疑难患者,几乎每晚都是八九点钟才离开。只要有需要,他就会随时出现在病房和手术室,提供意见。”

2015 年4 月24 日,这位可亲可敬的“住院医师” 因病长眠。依照他的生前遗嘱,不设灵堂,不举行告别仪式,遗体用作解剖,骨灰撒入大海。学生们遵照遗嘱,含泪为黄志强做了遗体解剖。这也是老师为他们上的“最后一课”。

黄志强走了,但人们不会忘记他70 年来在我国肝胆外科领域作出的贡献:建立我国首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肝胆外科专科,倡导建立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开拓我国胆道外科学说的新局面。

上世纪50 年代,西南地区患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较多,常突发右上腹绞痛、寒战、高热,甚至出现黄疸和广泛肝实质损害,且病情持续加重。由于胆管结石深藏在解剖结构复杂的肝脏内部,该病被当时医学界视为“不治之症”。黄志强首先对这个病开展了调查研究,经常连续几天几夜守在病人床旁。

1957 年,他在国际上首创应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胆管结石病,这一治疗方法此后被收入国外教科书。1973 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第23 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上,他提出了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可呈肝内局限性分布,以及高位肝胆管狭窄是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主要病因的著名论断,引起了极大轰动, 为我国在国际肝胆外科领域赢得了“一席之地”。

黄志强曾说过:“山虽高,没有爬不上的;路虽远,没有走不到的;努力和勤奋是顶重要的。” 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他独创了肝动脉结扎术、肝门部胆管高位切开成形术、胆管癌扩大根治术等几十种高难度手术方法。

治病救人不能只有良好愿望

在黄志强看来,外科医生治病救人不能仅止于“良好的愿望”,而应该建立在深厚的医学基础、大量的临床经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之上。为判断病情,他能在病人身边坐上整整半天,详细记录患者的呼吸、引流、排泄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患者的片子,他会趴在阅片灯前反反复复看个好几个小时,对周围发生的一切充耳不闻。

2006 年,一名18 岁女孩因乏力、腹部巨大肿块被外院诊断为巨脾伴脾功能亢进,原因不明。她慕名来到解放军总医院求医。在第一次全科病例讨论中,所有知名专家都同意外院诊断,并确定了脾切除手术方案。然而,在仔细查看患者的CT 片后, 黄志强提出脾脏梭形血管内皮细胞瘤的诊断,但并没有引起重视。之后,手术切除脾脏后,病理结果显示充血性脾肿大,证明黄志强的处置正确。

即便如此,当时已85 岁高龄的黄志强亲自从网上检索相关影像学图片和疾病资料,制作幻灯片, 在第二次病例讨论手术回顾中进行讲解,并要求主管医师和病理科医师沟通,重新观察病理切片并讨论最后诊断。最终结果证实了黄志强的猜想。时为黄志强学生、现任解放军总医院304 临床部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的焦华波,在此后查阅《黄家驷外科学》时,才找到了对这种疾病仅半页纸的介绍。老师的洞察力令他钦佩不已。一位医生曾经感慨地说, 黄志强精湛卓绝的医术固然使他敢于挑战,但他始终把病人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这是一名优秀医生最高贵的品质。

1995 年的一天,解放军总医院收治了一位来自内蒙古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他在当地医院接受紧急剖腹探查手术后,出现严重的感染,入院后情况持续恶化,腹部伤口和引流管里不断流出灰黑色黏稠脓液,很多专家认为回天乏术。

黄志强3 天不眠不休反复研究病例,最后坚持为患者进行手术。考虑到胰腺解剖学位置、患者腹腔正面已有损伤以及坏死组织引流等问题,他在国内率先采用了从背侧开刀进行胰腺手术,最终让患者的持续高烧得到控制,创伤逐步愈合,手术获得成功。

在黄志强心里,生命是平等的,病人没有高低贵贱。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外二科主任刘荣仍记得黄老的教诲:“病人到我们这里来,很可能是最后一站了。我们一定要竭尽全力诊断和治疗。”他对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润物无声。在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教授”的称谓专属于黄志强。在该科主治医师梁斌的记忆里,教授不怒自威。“他很少训人, 对患者的病情了如指掌。在汇报病例时,你一点小疏忽都逃不过他的法眼。教授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医生怠慢患者。”

“为患者查体后,90 岁高龄的他还习惯性地把躺着的患者扶起来。教授的病人来自全国各地,多数病人病情复杂。为了不耽误后面的病人就诊,他会把非常疑难的患者资料留下来,带回办公室仔细研究,然后再给病人答复。教授的办公室也因此成为病人不需要挂号的‘复诊室’。”

姜凯现任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是黄志强的研究生。姜凯至今还记得,教授曾经为他亲自制定学习书目,要求3 个月至少阅读150 篇文献, 并安排他去病理科、普通外科学习基础知识。经过严苛训练,他甚至可以闭眼画出人体结构图。黄志强对姜凯说,“未来会有做不完的手术,你一定要把基础打好。”

对于年轻医生的成长,黄志强总是给予热情鼓励和帮助。一位外院的医生曾来信恳请黄志强审阅自己的硕士论文,没想到黄志强不仅逐字逐句通读全文,甚至连标点都要修改,并重新为他绘制了一幅插图。1992 年,现任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主任的梁萍尝试利用植入式微波热消融治疗肝癌,在更多人对这项新技术持怀疑态度的时候,她得到了黄志强的极大支持和鼓励。

M7Oޞt}i޶vM;m5报告, 在国际上奠定了我国肝胆外科学的学术地位。也正因为这些卓越建树,他被同行誉为我国“胆道外科之父”。

推荐访问:肝胆 生就 件事 外科 专家
上一篇:纪委常委监委委员离任讲话【完整版】
下一篇:整形手术中葡萄球菌感染的耐药性分析

Copyright @ 2012 - 2024 信颜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信颜文档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2002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