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土楼:古建筑技艺中的活化石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12-16 16:45:03 点击:

到福建旅游,客家土楼群落是必去景点之一,这种宏伟壮观、造型独特的建筑似乎已经成为福建当地传统建筑的象征,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探秘。

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是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生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搅拌,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数量庞大的土楼群包括永定区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贵楼、怀远楼以及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其中位于龙岩市永定区的永定土楼被称为“一座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土楼博物馆”,我们此次的土楼之行便来到了这里。

客家土楼的楹联文化

永定土楼千姿百态,种类繁多,每座土楼都有许多各具特色的楹联,可以说客家土楼的楹联体现了客家先民对子孙后代的谆谆教导和愿望,也体现出我国楹联文化的丰富内涵。

永定高头乡高北村中被誉为“土楼之王”的承启楼建于1708年,大门口悬挂着一副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寥寥数语就将客家人勤劳节俭的美德和耕田读书的生活内容表述了出来,客家人也将这一祖训一代代传承下来,培养出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人才。

承启楼的始祖是江集成,他既不是富商巨贾,也不是达官贵人,只不过是一个忠厚诚实的农民,常年以耕田为生,带领他的四子二十孙七十二曾孙四代共百余人,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劳动才创下了这份家业。为了督促子孙读书上进,江集成在楼内建了一间私塾学堂,所以承启楼里的一代代江姓子孙都是在自己家中的私塾读书的。现代著名的生物学家、中山大学教授江静波就是承启楼的子孙,他少年时就曾经在自家土楼内读书。

走进承启楼的大门,迎面是一对厅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必太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尊重人伦。”这副对联是针对楼内子孙繁衍愈多,避免子孙间为了小利发生矛盾而提的,字里行间教导后代互助团结、尊重人伦道德。整座承启楼内层层有厅堂,层层有对联,各家各户的门上也都贴有对联,可谓数不胜数。

离开承启楼之后,我们来到了永定湖坑镇洪坑村的振成楼参观。这座土楼的主人是林逊之、林鸿超兄弟,其祖父辈因为生产销售永定特产“日升”牌烟刀而成为一方巨富,林氏兄弟于辛亥革命胜利后的1912年动工兴建此楼,历时五年完成,工程浩大,被誉为“土楼王子”。

当时的革命领袖孙中山和黎元洪都和土楼的主人有着深厚的交情,如今我们在振成楼的厅堂内壁依然能够看到黎元洪于民国初年亲笔题赠的一副对联:“从来人品恭能寿,自古文章正乃奇。”这副对联中还包含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当时正值袁世凯称帝,袁世凯做了83天皇帝,在万人的唾骂声中于1916年6月暴毙,而振成楼也是在1916年全部建成完工的,当时人们一边欢呼着袁世凯的暴毙,一边庆祝着振成楼的胜利完工。而黎元洪在这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题赠给振成楼的对联颇有深意,他想告诉人们:做人恭和宽厚才能健康长寿,写文章有浩然正气才能出奇制胜。

有趣的是,在振成楼的后厅还有一副人们似曾相识的对联:“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其实,此联的下半联乃是仿照明朝东林党人顾宪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名联写成,但仿得十分巧妙,体现了土楼居民的精神风貌。

永定还有一座最年轻的土楼,名为“福盛楼”,此楼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才开始砌石兴建,可惜当时土墙刚夯筑至一层楼高就遇上了“文革”,工程不得不停滞,夯好的墙体后来也因风吹雨淋而倒塌,直至改革开放后,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又由一批林姓族人在原基础上重新建造土楼,并于1982年全部竣工。如今,此楼居住着六十多户林姓族人,全楼人口约有四百人。

以上所列舉的都是一些固定的永久性对联,各个土楼中还有大量应时应景的对联,且这里仍保留着用毛笔书写的习惯,可以说客家土楼称得上是继承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的一方净土。

生土构筑的营造技艺

福建土楼形式各异,从外观造型上主要有方楼、圆楼和五凤楼三类,除此之外,土楼还有诸多变异形式,如五角楼、半月楼、万字楼等,这些奇特而又丰富的土楼造型连同土楼这个泥土创造的奇迹所反映出的登峰造极的夯土技术,以及围绕土楼的传说典故和民俗风情,构成了一幅土楼文化的精彩画卷。

永定土楼以方形为主,圆形土楼较为少见却最引人注目,此外还有方圆兼具的大夫第,即五凤楼。据统计,永定境内目前保存有两万多座土楼,基本上是以家族的形式居住。

在这里,方形土楼较圆形土楼更为普及。方形楼的特征是夯筑一圈方形的高大围墙,只留一个进口、一间门厅,沿屋墙设置房间,中央为敞开天井,天井周围是回廊,如此重叠起来可高达五六层。这种土楼将传统的夯土技术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同一形式下有大有小,层次不同,而且十分坚固。方楼的造型特征与五凤楼近似,但其下堂和横屋的外墙更厚更高,形成了更为壮观的整体。

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早先是一片莽荒,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仍存留有多处原始森林,虫蛇出没,野兽甚多,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客家人极其重视防御,他们将住宅建造成一座易守难攻的设防城市,聚族而居,客家人中至今还流传着很多防御外来侵害的故事。

圆形土楼由方楼发展而来,是最具魅力的一种土楼造型,从建筑学分析,圆楼采光、通风好,且节省建筑材料,又因受力均匀,抗震能力也最强。

土楼建筑是落后生产力和高度文明二者奇特的混合,它们在技术和功能上臻于完善,在造型上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在文化内涵上意蕴深厚。土楼除具有防卫御敌的作用外,还具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而且由于土墙非常厚,隔热保温,所以这里常年冬暖夏凉。

旅游开发带来的疑惑

2008年7月7日,福建土楼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土楼由此一举成名,然而当地居民却陷入了出名后的烦恼之中。

80岁的江老伯一辈子没离开过土楼,他的家就在永定高头乡高北村的承启楼,承启楼因其造型奇特、规模巨大,被人们称为“土楼王”。“十几年前,我们靠种烟有点收入,土楼里很多户住在一起,有人养鸡养鸭,环境越来越差,后来年轻人都走了。”江老伯回忆道。如今,土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游客与日俱增,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看到商机又回到了家乡,他们在家门口开茶叶店,做各种小生意。

现在不用出门,江老伯在家门口就可以有好几份收入,一年能赚几万元,一家人每年还能从旅游门票收入中分得一万多元。虽然收入有了明显的增长,但江老伯有自己的担忧:土楼的人气越来越旺,但土木结构的土楼承受不了太多游客的踩踏。“如今开始限制游客上楼参观,我的心才算踏实了。”江老伯说。

来自永定县的统计数字显示,来永定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接待量已从2007年的97万人次增长到了2017年的600万人次,据说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在福建云水谣古镇,当地居民也嗅到了商机。一位简姓老伯不仅将自家的12间房子装修成了客房,还悉心照料自家100多亩茶山,然后分类加工各类茶叶。2011年,简老伯又在家门口摆上几张茶桌开起了茶摊。不只是简老伯,很多居民纷纷开饭馆、建旅馆,小镇上的商业气息越来越浓厚。

然而,很多人开始担心过度的商业化会影响到土楼的保护。“一旦放开必然会影响到环境,但是如果不让居民这样做,又会引发矛盾,通过规划引导居民在外摆摊设点势在必行。”当地官员说,随着收入的提高,当地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保护区内不能改扩建是国家规定的,征迁邻村的土地还需协调,如果将地点选在偏远的地方出行又不方便,这些问题正在着手解决。”

目前,福建土楼保护管理涉及两市三县,难以统一协调,而且三县模式不一,职能不尽相同,也影响到管理的质量,因此尽快建立全国相对统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制、体制,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迫在眉睫。

推荐访问:永定 活化石 技艺 古建筑
上一篇:大学校长竞聘演讲稿(范文推荐)
下一篇:市政府大督查工作推动情况汇报(全文)

Copyright @ 2012 - 2024 信颜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信颜文档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2002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