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时代力量心得体会荟萃五篇【精选推荐】

来源:振兴乡镇 发布时间:2022-11-15 17:35:10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时代力量心得体会荟萃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2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时代力量心得体会荟萃五篇【精选推荐】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蓝图。广袤农村正向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出彩中奋力迈进。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时代力量心得体会荟萃五篇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按照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和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要求,着力建强县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激励广大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此为方向,争做乡村振兴“牛”干部,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一己“牛”力。

  做“躬耕俯首谁挥汗,交语扬鞭我向阳”的“孺子牛”,找准为民服务切入点。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是乡村振兴不振兴的“阅卷人”。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在基层工作中温润初心、涵养初心,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特别是乡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要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听取民意,了解民生,拜群众为师,甘当“小学生”,俯贴大地倾听庄稼扎根的声音,行走田野品闻乡土气息,走进百姓家里去、走进群众心里去,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主动将脱贫巩固和乡村振兴的责任牢牢地扛在肩上,自觉把为民情怀贯穿于行使权力的全过程和各项工作的始终,努力让乡村振兴路上“不落一人”,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谋发展谋振兴。

  做“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的“拓荒牛”,收获拓荒别样风景。“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必然离不开党员干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担当作为。面对千头万绪的基层工作,党员干部不能被尘封老旧的思想所蒙蔽、不敢创新的思想所阻碍,要矢志奋斗、创新思维,用“基层创新”来落实“顶层设计”。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坚持凡事“想在前”“冲在前”“干在前”,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拼劲和韧劲,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以争创一流的豪迈志气、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敢于“跳起来摘桃子”“五个手指弹钢琴”,做到“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谋其责”,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勇于啃最硬的“骨头”,敢于挑最重的“担子”,在攻坚克难、革故鼎新中持续推进工作落实,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做“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老黄牛”,耕好乡村“责任田”。乡村振兴的实施,不在高处,而在基层,这就需要我们扎根在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才能让各项惠民政策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多“迈开腿”走入群众中间,多“张开嘴”问寻群众冷暖,多“敞开心”密切群众感情,以群众的所想所急所盼为工作的“方向标”,以“钉钉子”的精神和“滴水穿石”的韧劲,一个难题一个难题去破解,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去推进,积小胜为大胜。要克服一切消极等待和急躁冒进情绪,有着“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境界,为事业而忘我、为“大我”而弃“小我”,甘做栽树人、甘当铺路石、甘为老黄牛,一个目标干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必由之路。广大基层干部要在乡村振兴一线起而行之、勇挑重担,以“理想信念”为笔、以“勤学善学”为墨、以“实干苦干”为砚,奋力在“乡村”画布上绘就“振兴”画卷。

  用赤子之心执“理想信念”之笔,在“乡村”画布上勾勒“振兴”轮廓。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干事创业不竭的动力源泉。基层干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是突破“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壁垒的“关键队伍”,离实际最近,也离困难最近。因此,要充分做好迎接困难挑战的思想准备,抓住所处的位置优势,把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一起来,用深化理论上的“知”,内化实践上的“行”,不断在工作形式上与时俱进,始终在建设乡村中不忘初心,携手同人民群众细细勾勒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轮廓。

  用进步之志泼“勤学善思”之墨,在“乡村”画布上晕染“振兴”色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基层干部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执行者,必须时刻把勤学善思当作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职责、一种精神追求,通过反复研究、仔细研读,弄清搞懂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汲取优秀经验、创新工作形式,切实做好相关政策宣传;通过立足实际、全面分析,找寻乡村特色优势,思考探索出具体可施的乡村振兴道路。把握乡村振兴机遇,用好基层学习课堂,炼就过硬本领,激发干事激情,锤炼良好品质,培养优良作风,才能切实晕染“山清水秀、民富人和”的幸福乡村色彩。

  用为民之情雕“实干苦干”之砚,在“乡村”画布上增添“振兴”亮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绝不是凌空蹈虚、敷衍了之就能实现的,唯有俯下身子实干、撸起袖子苦干才是成功之道。基层干部作为乡村振兴一线的“主力军”,要不断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苦干实干的奋进之力,不惧寒风刺骨,不怕骄阳刺眼,到乡村沾“泥土气”,做实乡村振兴前期调研,和群众说“乡土话”,了解掌握群众想法意愿,只有真正做到面对荆棘迎难而上,面对危机从不言弃,和人民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一块苦、一块干,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各条战线上,才能切实打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字字振奋人心,句句磅礴澎湃。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新时代青年干部应承担起振兴乡村的重担,脚踏实地完成“三步走”,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一步”有理想,做“乡村振兴”扎根人。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召唤,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青年干部应该将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潮流,把理想种到土地上,让蓬勃青春与美丽乡村建设共振,争做“乡村振兴”扎根人。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廖俊波为官一方,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将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群众去;秦玥飞放弃海外优渥待遇 ,心系群众、扎根乡村,奋战在脱贫一线……一批批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优秀代表,都是青年干部学习的榜样,我们要锤炼坚强意志、胸怀远大理想抱负,将责任握在手中,把担当放在心上,用赤诚热血浇灌美丽乡村。

  “二步”强本领,做“乡村振兴”建设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青年干部有过硬的政治素养和不怕啃硬骨头的本领,争做“乡村振兴”建设人。青年干部要心怀祖国、心系人民,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充盈自己,将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在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要积极将各项政策贯彻落实到位。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青年干部要多在基层跑跑腿、串串门,带领广大群众齐心协力谋发展,稳扎稳打向前进;要带头发扬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面对荆棘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挺身而出,时刻走在乡村振兴事业的最前列,勇于担负重任、练就过硬本领,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大展拳脚。

  “三步”求创新,做“乡村振兴”领路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青年干部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大胆发散思维,锐意进取,争做“乡村振兴”领路人。我们要深入基层,在实践中汲取智慧,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方法,在革故鼎新中破除积弊,在乡村振兴中诊出新方子、想出金点子、迈出新步子。乡村振兴要发展,寻求突破是关键,青年干部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新潮思想,因地制宜为乡村制定发展规划,创新乡村治理方法、加强移风易俗和法制宣传、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切实将乡村振兴落到实处。

  乡村振兴如星星之火,点亮未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挥洒汗水、绽放梦想,乡村美丽,国家才能美丽,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矢志不渝地稳步前行,尽己之力,乡村振兴的春天就会姹紫嫣红、风光无限。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蓝图。广袤农村正向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出彩中奋力迈进。

  让山里的“人”有干事创业的劲头。基层党员干部是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红色引擎”,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把乡村振兴的重大使命真正扛起来,把乡村振兴的鲜明旗帜竖起来,担当起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与村民积极探索产业化脱贫路径,不惜一切代价下大力气在家门口引进企业,扎实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并在立足当地实际的基础上,在“家门口”的土地上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让山里人实现“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户户是股东”的致富梦想。实现家门口就业,留住乡愁,留住亲情,也留住人才,激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内生动力”。

  让山里的“景”有山清水秀的看头。如果说乡村振兴是一场“大会战”,那么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就是一场“攻坚战”。通过开展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实现村容村貌整体改观。同时,村集体通过合理资金分配,将部分获利资金用于投资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既能维护美丽宜居山村形象,更能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传承和保护当地文化的同时更多地吸引游客、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美丽山村是诗意的栖居地,是承载乡愁最好的寄托,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景色,能吸引更多游客来山村旅游“寻到乡愁”“记住乡愁”。

  让山里的“产”有增收致富的盼头。“产业兴旺”是实现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没有产业发展这个根本和基石,乡村振兴难以持续。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精准,才能找准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木耳火了,黄花火了,越来越多的特色产业火了,扶贫产业之火也随之烧旺了。成立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入股分红等形式,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农旅融合”优势产业,不断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更多产业开出“致富花”,铺就山村“幸福路”。

  农民更有劲头,农村更有看头,农业更有奔头。可以期待,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实施,未来,农村会让城里人更向往。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各级组织部门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2020年我们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出色地完成了乡村“接力赛”的上半场,2021年我们进入了“比赛”的下半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新发展阶段,只有写好“三色”文章,才能答好乡村振兴的答卷,构建出生态美、百姓富、乡风淳的美丽蓝图。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写好“绿色文章”,答好生态宜居答卷。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底色,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推进,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遭到了破坏,如果无法守住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又从何谈起?所以答好生态宜居答卷必须加大农村环境保护,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贯穿到生产的各个环节,把保护环境的意识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弥补历史遗留问题,切实解决最基础的民生难题,推动落实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绿色生产与生态环保的良性互动,描绘一幅有田园风光的美丽图景,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建强人才制度引擎,写好“金色文章”,答好人才振兴答卷。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让乡村振兴的“快车”跑起来,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人才是一把关键钥匙。青年人才回乡干事创业能有效提高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支撑。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离不开各地政府派强兵能将到定点扶贫县挂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因此要想建强乡村人才制度引擎,需要将“引才”和“育才”结合。如今,“互联网+农业”的应用层出不穷,这需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为乡村发展补齐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短板。打破人才流动的藩篱,破解人才管理瓶颈,让“千里马”竞相奔腾是“引才”的有效方式。此外要想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就需要结合乡村发展实际培养“新农人”,培育懂得经营、懂技术的人才,形成人才竞争机制,搭建大有可为的平台。只有让人才引得来、育得出,才会实现“引得百花开,捧出盛景来”的美好场面。

  打造特色文旅文化,写好“红色文章”,答好乡风文明答卷。近期,“走进红色美丽村庄”主题采访活动受到好评,昭苏县县长在冰雪皑皑的草原策马奔腾为家乡“拉风”,这让我们看到了“红色”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支点,也为我们发展乡村文旅新文化提供了思路。要想让乡村提“颜值”,需要我们根据乡村本身特点、文化特色、风俗风情,精准施策,真正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同时“留住乡愁”。要深挖乡村的潜力与魅力,探索每个乡村的特色,发现独特“发光点”。只有结合乡村山水田园优势,“玩”出新花样,打造特色新业态,提高乡村文化资源利用效率,才能让乡村特色旅游“红”得更足。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荟萃 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时代力量心得体会荟萃五篇 民族要复兴 乡村必振兴读后感
上一篇:乡镇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完整版】
下一篇:街道创建国家卫生乡镇工作报告

Copyright @ 2012 - 2024 信颜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信颜文档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2002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