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从聆听民歌开始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3-01-01 18:25:02 点击:

摘要:民歌,是各族人民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在小学音乐课本中占有重要比例。民歌是小学音乐课堂进行德育渗透最好的方式。通过听民歌、唱民歌,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作者从事小学音乐教学多年,非常重视民歌教学,如何利用民歌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是一直以来深入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音乐 德育渗透 民歌教学

“留神细听所有的民歌,因为它们是最优美的旋律的宝库。它们会打开你的眼界,使你注意到各种不同的民族性格。”——舒曼

民歌,民族之歌,亦可称为人民之歌。是无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体现,是一代又一代人口碑相传的智慧结晶。它也许没有作者,佶屈聱牙的方言也许让人难懂。但正是这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们。“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歌亦是如此!

音乐教学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审美水平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小学音乐教学越来越受重视。教师们试图用音乐唤醒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心灵,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从而奠定其优秀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民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比例逐渐增大。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因此,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小学音乐课程安排了每册1~2个单元的民歌欣赏和学唱。

多年来,在我所从事的音乐教学中,逐渐总结出以民歌渗透德育,用民歌传承经典的教学方法。

一、听懂民歌,听中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南北,每一个时代、地域、民族,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下,都会产生一些人类自娱自乐、文化留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他们会以不同的形色传递他们的历史、文明及热爱,而歌谣亦是其重要之一环。久而久之,人们能从民歌中听出语言,品出历史,能从民歌中了解那个时代,那个地域的人们的生活状态。或悲或喜,或祈求或盼望,民歌传达了太多中华文化元素。

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伟大国家。小学生在没有机会亲身去体验,去了解这些民族之前,民歌成为最早,最方便的走进这些民族的方式。小学阶段,学生可以接触到湖南民歌《唢呐配喇叭》、土家族民歌《乃哟乃》、江苏民歌《杨柳青》、内蒙古民歌《大雁湖》、朝鲜族民歌《苹果丰收》、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等各地市民歌。从中了解到不同民族的人们的生活习性有什么不同,风土人情有什么特点,尤其能够收获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及历史。因此,以此类民歌为内容的教学课堂,教师首先要想办法让学生听懂它们。

在教学《嘎达梅林》这首歌曲时,我采用了猜一猜的揭题方式。先让学生整体听一遍,然后试着判断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继而以所学知识猜一猜,“嘎达梅林”在蒙语中代表的是什么。学生分成两派,一派认为是人名,一派认为是地名。此时,教师不急于教学歌曲,而是为学生细致讲解了“嘎达梅林”的意思。之后,带着问题再听歌曲,“嘎达梅林做了什么事?蒙古族人民为什么要歌颂他?”在重复听歌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记住了歌曲的旋律,还收获了相关知识,认识了这位蒙古族的传奇英雄。听懂,是学唱民歌的第一步。

二、爱唱民歌,唱中表达民族自豪感

民歌区别于其他歌曲的一大特色是方言土语的大量应用。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芬芳茉莉》中,一曲茉莉花分别用江苏民歌、东北民歌、河北民歌进行了不同的表现,演绎出了不同的味道。在教学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讲解江苏、东北、河北三地的语言特点,生活习性,找找这三首歌中的区别。以此帮助学生深入感受三首民歌的韵味,体会方言的魅力。学习完后,可以让学生试着用家乡的语言改编经典歌曲《茉莉花》,唱出属于自己的味道。最后再寻找一下山东地区的民歌中有关茉莉花元素的歌曲,听一听,唱一唱,体会山东人对茉莉花的喜爱。

同样是六年级上册,第八课《乡情乡音》,通过山东小曲、四季歌、打蚂蚱等几首曲子,让学生感受山东地区的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从听懂到会唱,学生似乎能够看到朴实的人们洋溢的幸福的笑脸,于是学生也在唱歌的过程中不自觉地笑起来,舞动起来,快乐起来,这就是民歌的魅力。

伟大的作曲家弗德雷里克.柏辽兹曾经说过:“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像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以歌传情达意,以歌颂扬生活,民歌让孩子们唱出了民族自豪感。

三、传播民歌,传中将经典代代延续

民歌的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不但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同时也具有卓越的艺术成就。它们以巧妙的比兴手法,塑造了许多鲜明动人的形象。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以及他们的创造才智,它们的高度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成为我国民歌的优良传统。作为这个国家未来的主人,祖国建设的接班人,他们有义务将我国优良传统代代传下去。传唱民歌是这个时代最便捷的途径。

在多年音乐教学生涯中,我非常重视民歌教学。我提出:能够听懂会唱是基本要求,唱给更多的人听,甚至教会弟弟妹妹、邻居等周围的人唱才是更高要求。因此,我常常通过班级微薄、QQ群等途径,鼓励家长在检查孩子所学知识时,别忘了让孩子唱一唱在学校里学的歌。孩子们将《山高遮不住南来雁》《对花》《献花歌》等民歌唱给家长听,让他们猜是咱们山东哪个地区的,极大地增强了和家长的交流时间。有能力的家长还把自己知道的民歌教给孩子们,我们带到课堂上开起了赛歌会,教育效果大大超出预设目标。

此外,我将音乐课延伸到了课堂外。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民歌的相关知识,寻访周围的老人,深挖歌曲产生的背景,去民歌诞生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只有真正爱上了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品,才能将让他们成为传世之作。

民歌的魅力超乎想象,他是不同地域的人们沟通最好的语言。作为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教好民歌,让学生爱上民歌,以音乐课堂为平台,让传承从聆听每一首民歌开始!

推荐访问:民歌 传承 聆听
上一篇:宋代市民音乐的基本特征、成因及其时代意义
下一篇:解析罗西尼声乐套曲《威尼斯赛船歌》钢琴演奏技巧方面的要求

Copyright @ 2012 - 2024 信颜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信颜文档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2002106号-1